百龄安

Information

健康资讯



微信图片_20240905144313.jpg


百龄安致力于通过数字化门店,穿透医疗,高效整合线上问诊、绿色通道及专家飞刀服务,构建1KM便捷医疗覆盖圈,为个人和家庭提供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务。

政府立项的“安诊无忧”平台,将作为百龄安在医疗康养领域的核心项目,助力智慧城市康养体系的建设。同时不断推进战略升级,打造“智慧城市康养”,穿透养老服务,链接社区养老院与专业养老机构,并提供全面养老商业保险。

百龄安已与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达成合作,共促绿色健康产业发展。



查看详情
    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  >   行业资讯

经络穴位(二):十二经脉(上)

2023-02-22


经络的认识




中医上说,经络是运行气血、濡养脏腑组织,联系脏腑器官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,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。

   《黄帝内经》载:“经脉者,人之所以生,病之所以成,人之所以治,病之所以起,有“决生死,处百病,调虚实,不可不通”的特点。





肺经:气息通畅的总管



肺经的穴位主要用来治疗咽喉部、胸部以及肺经这条经脉循行部位的病症,比如临床常见的咳嗽、卡痰、喘息、气短、胸闷、憋气、咽喉肿痛、心烦等病症,或者肺经循行的前臂内侧,由于气血瘀阻而出现的疼痛、麻木发冷或者掌心发热等病症,都可以通过肺经的穴位进行治疗。

1.尺泽穴:

在肘横纹中,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,微屈肘取穴。

主治:

咳嗽,气喘,咯血、胸部烦满,咽喉肿痛,肘臂挛痛等

2.列缺穴:

此腧穴在人体前臂桡侧缘,桡骨茎突上方,腕横纹上1.5寸

主治:

治疗咳嗽、气喘、头痛,尿血等病症。

3.鱼际穴:

人的手掌正面拇指根部,下至掌跟,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的部位

主治:

治疗头痛、头晕、失眠、牙痛、咳嗽、胸闷、腹胀、腹泻等。


微信图片_20230222161259.png






大肠经:人体淋巴系统的保护神











大肠经主要治疗其经脉循行过程中经过的手、腕、臂、肘、肩的各种疼痛、活动不利症状,同时还可以治疗肠腹疾患,如腹痛、腹胀、便秘、腹泻、消化不良、完谷不化,也会选取大肠经的穴位。

1.曲池穴:

此腧穴在肘横纹外侧端,屈肘,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

主治:

手臂痹痛、上肢不遂、热病、高血压、癫狂;腹痛、吐泻、咽喉肿痛、齿痛、目赤肿痛

2.手三里:

肘横纹下2寸

主治:

治疗手臂无力、上肢不遂,腹痛,腹泻,齿痛,颊肿等病症

3.合谷穴:

在手背,第1、2掌骨间,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

主治:

主治发热,头痛,目赤肿痛,咽喉肿痛,齿痛,耳聋,面肿,口眼多汗,消渴,黄疸,痛经,经闭等。

图片


微信图片_20230222161308.png






胃经:人体的后天之本


图片


胃经通常指足阳明胃经,主治胃肠病、头面五官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。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身体正面,起始于鼻翼旁的迎香穴,一直下行至脚部的厉兑穴。其中上巨虚、下巨虚、足三里、梁门、天枢等穴,常用于治疗胃肠病,包括胃痛、呕吐、便秘等;颊车、地仓等穴,常用于治疗头面五官病,如口歪、齿痛、流涎等;解溪、丰隆等穴,常用于治疗头痛、眩晕、癫狂等神志病,梁丘常用于治疗乳痈、膝肿痛等乳房或下肢病证。
1.颊车穴:
在面颊部,下颌角前上方,耳下大约一横指处,咀嚼时肌肉隆起时出现的凹陷处。左右各一。
主治:
牙痛,面神经麻痹,腮腺炎,下颌关节炎。
2.足三里:
位于小腿外侧,犊鼻下3寸
主治:
主治胃肠病证,下肢痿痹,神志病,外科疾患,虚劳诸证。
3.丰隆穴:
外踝尖上八寸,条口穴外一寸
主治:主治头痛、眩晕、减肥等。
图片


微信图片_20230222161319.png






脾经:滋阴养血,百病不生


脾经的作用主要有增强人体气血和健脾祛湿。脾经主治肠鸣、腹胀和腹泻,还可以治疗月经不调、闭经、痛经以及心悸、失眠、头晕还有排尿困难、遗尿、阳痿等疾病。

1.血海:

位于股前区,髌底内侧端上2寸,股内侧肌隆起处,在股骨内上髁上缘,股内侧肌中间。

主治:

主治妇科病,血热性皮肤病,膝股内侧痛。操作方法为直刺1~1.5寸。

2.阴陵泉:

位于小腿内侧,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。

主治:

主治腹胀,腹泻,水肿,黄疸;小便不利,遗尿,尿失禁;阴部痛,痛经,遗精;膝痛。

3.三阴交:

足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缘后方。

主治:

常按此穴可调补肝、脾、肾三经气血,对治疗内分泌失调,防治现代文明病(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冠心病等)效果显著。

图片


微信图片_20230222161329.png






心经:掌管人体生死的君王




心经主要是调理一些心律失常的问题,能够治疗一些心慌胸闷的症状,同时也能够对心烦失眠,心阳不足引起的怕冷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。

1.极泉穴:

位于腋窝顶点,腋动脉搏动处

主治:

心痛,咽干烦渴,胁肋疼痛,瘰疬,肩臂疼痛等疾病。

2.神门穴:

主治:

心绞痛、无脉症、神经衰弱、癔病、精神分裂症等

3.少府穴:

位于手掌面,第4、5掌骨之间,握拳时,当小指尖处。取穴时仰掌,手指屈向掌心横纹,当小指指尖下凹陷处是穴。

主治:

心悸,胸痛,小便不利,遗尿,阴痒痛,小指挛痛等疾病。




微信图片_20230222161332.png





小肠经:反映心脏能力的镜子




小肠经的功用主要是能够治疗五官、头、面的疾病,也可以治疗咽喉的肿痛,以及颈项部的肿、疼痛,不能够左右转,不能够转身体。

另外也可以治疗肩部以及上臂部的疼痛,比如类似肩周炎。

另外小肠经也可以治疗耳聋、目黄,还有治疗颊部的肿以及颈、下颌部、肩背部,以及肘、臂、手后外侧的疼痛,关节的活动不利。

1.天宗穴:

位于肩胛区,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上1/3与下2/3交点凹陷中,在冈下窝中央冈下肌中

主治:

生发阳气。局部病证,气喘。

2.肩贞穴:

在肩关节后下方,臂内收时,腋后纹头上1寸

主治:

肩胛疼痛,手臂不举,上肢麻木,耳鸣,齿疼,瘰疬,及肩关节周围炎等

3.后溪穴:

位于微握拳,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。具体在在小指尺侧,第5掌骨小头后方

主治:

头项强痛、腰背痛、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;耳聋,目赤;癫狂痫;疟疾。

微信图片_20230222161335.png

备注:前文专业参考文献:

1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《中医基础理论》;

2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《经络腧穴学》;

3、世界图书出版社《中医学专业知识》;